【翻译】12世纪阿帕德王朝与科穆宁王朝的政治关系(6)

上文见:https://lisalan.lofter.com/post/276216_1c6a80468

选自《The Arpads and the Comneni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Hungary and Byzantium in the 12th Century》

作者:Ferenc Makk


伊斯特万二世和他的支持者们肯定认为拜占庭对奥尔莫什的支持是极大的威胁。匈牙利史学家的记载支持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说伊斯特万二世之所以和拜占庭开战,是因为皇帝将他视为自己的封臣。不过《维也纳照明纪事》(Chronicon Pictum)记载了另一个听起来更令人迷惑的故事,说匈牙利的王庭十分担心那位被致盲的王子,后者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夺取王位,鉴于他早先就经常寻求外国盟友的帮助(例如波兰和日耳曼),这次为了夺取伊斯特万二世的王位,他寻求拜占庭的帮助甚至不惜向他们称臣纳贡。显而易见地,国王肯定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奥尔莫什的威胁,所以他才会要求拜占庭驱逐这位王子。

而拜占庭否决了他们的要求,这也是拜占庭与匈牙利之间战争的导火索。

在国王的军队进入拜占庭帝国的领地之前,国王的宫廷里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匈牙利编年史的第158章写道:“在国王考虑贝拉之前,其他人都认为在国王死后,他姐姐索菲娅的儿子扫罗(Saul)应该继承王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扫清了奥尔莫什余党之后(至少伊斯特万二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国王在为接下来与拜占庭的战争做周全的打算,鉴于他与诺曼贵族之女的婚姻始终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后嗣,他指定他的姐姐索菲娅之子扫罗成为他的继承人,以防身体虚弱的他猝然离世导致后继无人。编年史没有直接记载扫罗被指定为继承人的日期。不过可以推断的是,大约在1127年前半年,国王和他的支持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确定一个继承人以应对任何可能的对王权的威胁,尤其是奥尔莫什很可能正在拜占庭筹划在国王死后夺权。

1127年夏,伊斯特万二世亲率军队想要深入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领土。在这场进攻中他们占领并劫掠了贝尔格莱德、布兰尼切夫、尼什还有索菲亚,甚至推进到了普罗夫迪夫。当匈牙利人发现约翰二世皇帝就在普罗夫迪夫时,他们发起了猛烈地攻击,然而皇帝坚守住了城池并迫使他们不得不后撤,于是接下来的一年里皇帝可以从容地准备组织反击。双方的冲突并没有因为1127年9月1日奥尔莫什王子的死而告终。许多学者认为,在1127年伊斯特万二世发起的袭击里,他将里拉的圣伊凡(St.Ivan of Rila)的遗骸从索菲娅搬到了埃斯泰尔戈姆。不过这其实更有可能发生在贝拉三世统治时期,后者迎回了这份遗骸。

1128年,皇帝集结了拜占庭的武装力量开始进攻匈牙利,其中包含了伦巴第人和塞尔柱人组成军队,希腊海军也开进了多瑙河。这次攻击是为了报复前一年里匈牙利人的劫掠行为。拜占庭方面的资料也提及了这次远征的报复性质。匈牙利军队退守多瑙河沿线,驻扎在锡尔米乌姆(Sirmium)和巴纳特(古称Temeskoz)一带。国王抱恙在身无法亲自指挥部队,于是他委任了一个名叫Stephel的指挥官代行其职。拜占庭海军大获全胜,皇帝的军队度过多瑙河,逼近巴奇卡帕兰卡(古称Haram,今Nova Palanka)附近的要塞,并在卡拉斯河(Karaš River)边经过一场血战,大败匈牙利人。此役之后拜占庭占领了锡尔米乌姆、塞姆林(Semlin)以及巴奇卡帕兰卡要塞,并缴获大量战利品,之后回到了拜占庭境内。在布兰尼切夫和巴奇卡帕兰卡地区设防后,皇帝率军回到了君士坦丁堡。根据这样的描述来看,皇帝无意永久性地占领霸气卡帕揽客、塞姆林和锡尔米乌姆,拜占庭进攻匈牙利也绝非是为了图谋其领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拜占庭军队有驻扎在那里的迹象,而且金纳莫斯也说,拜占庭军队立刻就撤军了。

皇帝远征得胜对匈牙利的内政造成了严重影响。显然,国内的一些统治阶级认为仅仅因为逃亡的奥尔莫什就贸然让帝国卷入与拜占庭的战争并不明智。在巴奇卡帕兰卡的惨痛失利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伊斯特万二世对拜占庭的政策不满,这也让国王失去支持。对于此事,匈牙利编年史是这样说的:“皇帝罹患重病生命垂危,许多叛徒有了不臣之心,想要选举伊凡和“comes”鲍尔斯(Bors)作为国王。然而蒙上帝保佑,国王痊愈。他将伊凡斩首,而鲍尔斯则可耻地逃往了拜占庭。”【你妈的为什么是个匈牙利人就往拜占庭跑,难民集中营吗】我们可以猜想在大约1128年,巴奇卡帕兰卡惨败之后,鲍尔斯和伊凡被选为了国王。事实上鲍尔斯是个“comes”——他和他的亲属还有伊凡以及其他许多追随他们的叛国者都被赶出了宫廷,这表明他们曾是国王身边最亲密的随从,对国王忠诚耿耿。而鲍尔斯和伊凡的失败表明,即便国王的支持者们实力被削弱,但他们的实力和家世还是远胜于他们的敌人。与此同时,对政敌的激烈清算也表明这些国王的支持者不会倒向任何觊觎王位的野心家们,他们只会支持国王亲自选定的继承人扫罗。

无论如何,鲍尔斯成为了第二个逃往拜占庭的匈牙利王位宣称者,向帝国寻求庇护。然而没有任何资料交代他后来的命运如何。许多学者认为私生子鲍尔斯就是科洛曼的私生子鲍里斯(Boris),他出生在罗斯,在那时他的生母尤菲米娅已经被赶回了基辅大公的宫廷。根据这样的推断,鲍里斯在伊斯特万二世统治时期来到了匈牙利,并且伺机想要图谋王位,最终却只落得了一个逃亡异国的下场。不过这些都没有当时的资料给予支持,只能说是一个合理的推论。

他们的名字是如此相近,使得不少人都对这样的推论深信不疑。但不要忘记,这两个名字也只是相近而并非一致。对于私生子鲍尔斯和鲍里斯身份的争议从未停歇。最早是在匈牙利的编年史里有三处提到了鲍里斯——他的出生,1132年他来到匈牙利以及1147年他的动态,这三处无一不表明他和科洛曼有着紧密联系。与之观点相同的是,和前文作者完全不相关的作者也在另一时期撰写匈牙利编年史时公开表明鲍里斯是私生子,是科洛曼不合法的儿子,使用了和前文完全一致的观点。当写道鲍尔斯时,编年史作者们甚至根本没有提及科洛曼。所以这表明章节158的作者完全不认为鲍里斯和鲍尔斯是同一人。

还有一个可以鉴别这两人身份的内容,也就是鲍尔斯的头衔。在编年史的写作中,匈牙利王室阿帕德家族的男性成员都只会提及他们的名字,再加上“dux”,以示他们地位尊贵。但没有任何阿帕德家族的人会被冠以“comes”的头衔。所以在大约1128年,鲍尔斯“comes”的头衔使得他与鲍里斯相区别。很可能鲍尔斯是一个著名的来自历史悠久的米什科尔茨(Miskolc-clan)地区的“comes”,他与阿帕德家族的关系要追溯到“comes”兰佩特。另一种观点认为鲍尔斯和Vid地区的“comes”Bács有关,后者在萨拉蒙统治时期也想争夺王位。不过最重要的是,伊凡和鲍尔斯的举动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开始出现分歧,这早在1123年他们对罗斯的远征时就有所体现。我们也可以推断科罗曼的私生子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时间不会早于1128年,但大约在1130-1131年。

在粉碎了伊凡和鲍尔斯的篡位阴谋后,伊斯特万二世终于可以着手组织对拜占庭的反击,双方的冲突热度不减。在1129年的前半年,伊斯特万二世一马当先再次率军侵入拜占庭。这次匈牙利军队有了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盟友的支持,波西米亚大公索别斯拉夫派遣摩拉维亚大公瓦茨拉夫(Václav)王子率军前来对抗拜占庭,这很显然是由于匈牙利与波西米亚在1126年签订的协约。盟军围攻并占领了布兰尼切夫,然后将其化为焦土。事实上在1129年,匈牙利人选择进攻布兰尼切夫而不是锡尔米乌姆,证明了1128年巴奇卡帕兰卡战役后拜占庭并没有占领锡尔米乌姆的打算。也有些人认为伊斯特万二世发起的这场攻击是在1128年,不过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可以证明这点。金纳莫斯是唯一一个记载了匈牙利人对布兰尼切夫的进攻的。据他所言,在1128年的惨败后,趁着约翰二世回到君士坦丁堡,“没多久,匈牙利人便开始围攻布兰尼切夫。”他同样也没有记载准确时间,所以我们没法准确推断这场袭击发生的时期。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整个1128年其实还沉浸在惨败的打击中。这一方面表明,整个国家其实都沉浸在这样消极的氛围中,很难短期内就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另一方面因为匈牙利和拜占庭的资料都提及他们减员严重,那么发起这样的反击必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外交上的成果,波西米亚-匈牙利联盟的组建很显然也是准备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要记得鲍尔斯和伊凡的叛乱发生在巴奇卡帕兰卡战役之后,那么只有在收拾完这个摊子之后,伊斯特万二世才有可能发动对布兰尼切夫的反击。


评论
热度(13)